
|
倪辉(右)在柚海中书写科技答卷。受访者供图 |
|
晨报记者 张晓霏
他们躬耕乡野,在田间地头播撒科技的种子;他们与农为友,以科技的力量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近日,50名福建省“最美科技特派员”名单揭晓,厦门市3名入选,集美大学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倪辉就是其中之一。
1999年,倪辉首次来到漳州市平和县,接触、认识了琯溪蜜柚,从此与平和县结下了不解之缘。23年来,他参与编制琯溪蜜柚的产业发展现状及规划,提出了以“优质品牌鲜果+多元化加工产品”的发展思路,研发建立了多项柚类水果高附加值加工利用技术,成果转化带动并建立了琯溪蜜柚高附加值加工产业,创造超过60亿元产值,助力平和县琯溪蜜柚产业升级转型。
让柚子成为当地致富果
第一次到平和的时候,倪辉刚研究生毕业,他跟着蔡慧农教授来到平和第二糖厂。倪辉回忆说,当时糖厂因为经营不善面临倒闭,在蔡慧农教授和倪辉指导下,糖厂开始琯溪蜜柚加工工作,从甘蔗制糖业转型成为柚子加工业,迎来了新的转机。
彼时,山路崎岖,乡村闭塞。倪辉出身农村,又幸运地接受了高等教育,成为一名科研人员。他深感乡村要发展产业,一定得有人把先进技术信息带到农村去,让漫山遍野的柚子成为当地村民过上好日子的致富果。
科技赋能乡村,一颗金黄的柚果也大有可为。倪辉开始帮当地果农研发柚子加工产品,对他们进行技术培训,同时也帮果农联系市场渠道,指导果农建立电商销售模式。
“一开始条件真是艰苦,我们常常住在果园的简易加工棚中,吃乡亲们做的大锅咸饭。”倪辉回忆道,就是在那样艰苦的岁月里,他们牵头带队,帮平和的果农走出了一条合作加工增值的新路。柚子果汁、柚子果脯、柚子酒、柚子香精,甚至还出现了柚子元素的洗护用品,一时间,平和的柚子加工产业遍地开花,果农的日子也越来越好。
为乡村振兴培养后续人才
在倪辉眼里,乡村的产业振兴离不开高科技引导,但关键在于乡村自身的生产力。“我们提供科技帮扶,最终还是得有掌握信息技术的人回到乡村。”近几年来,倪辉开始有意识地带领学生下乡实践。“学生一定要到生产一线,与农民建立感情。有一天他们可能成为返乡创业者,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倪辉的不少学生已经在平和这片柚海里施展拳脚。他相信,这些充满朝气的返乡创业者,能运用前沿的信息和技术,带领平和的柚子加工业进一步转型升级。
而倪辉自己始终不忘“科技特派员”的使命。去年,他看过一则关于集美后溪黄地村柚子滞销的新闻,一直牵挂在心。“今年的柚子季很快就要来了,如果需要,我会带领我的学生给他们提供帮助。”倪辉说道。
据悉,厦门另两位入选名单的是厦门大学材料学院教授罗学涛与厦门百利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康英德。

https://epaper.xmnn.cn/hxcb/epaper/html/2022-08/26/content_806192.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