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报讯 (记者 梁静 通讯员 罗旻敏)集美大学航海学院教师周建文,日前参加我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后顺利返校。这次航行中,他亲眼见证了初次出征南极的“雪龙2”号和“雪龙”号“双龙探极”的壮举。“双龙探极”的圆满完成,预示着我国的极地考察事业迈入全新时期。
据介绍,此次航行历时6个多月,航程35000海里。周建文参与“雪龙2”号的驾驶任务,负责和驾驶员团队一起保障“雪龙2”号在不同水域下的航行、锚泊和科学考察作业等环节的船舶安全。
作为一名参与过我国第3次北极科考、第28次南极科考的“极地人”,周建文具有丰富的冰区航行经验。此次科考中最令周建文难忘的是首次“双龙探极”的历史创举:“雪龙2”号在中山站前沿固定冰区破冰为“雪龙”号开辟运输水道,一改“雪龙”号历年来在危险、复杂的固定冰上长距离运输大量物资的历史。
周文建说,与“雪龙”号不同,“雪龙”2号是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PC3级破冰船,配备了先进的推进系统和科学考察辅助系统,给驾驶员团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雪龙2”号首航南极,如何保证冰区航行安全,尤其是如何为“雪龙”号在中山站前沿的固定冰区顺利开辟运输路线,确保在冰区和大洋水域准确安全地进行各类考察作业,是这次团队面临的最大困难。
面临这些困难,他除了尽快熟悉驾驶室内先进的航行系统和设备外,还经常和船长、领队等“老南极”交流前方的冰情、考察作业详细流程以及安全要求,尤其是这次中国首次用破冰船在固定冰区中破冰开辟运输水道、重力柱深海海底采样作业、护航“雪龙”号的近距离操演等环节。
周建文说,“这次我接触到了许多先进系统和设备,还有许多实用的操作经验和航行注意事项,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材料,很有必要及时整理并融合到平时的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