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网站首页     校园动态     正文

法学院举办“疫情下的社会工作”系列线上讲座

发布时间:2020-05-07

近期,法学院依托学院“集思社论”学术沙龙,整合校内外优质师资,先后举办“疫情下的社会工作”三场讲座,以活跃学术思维、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发展、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服务社会。三场讲座利用腾讯会议平台进行实时直播,学院副院长姚进忠全程主持,吸引了超过320人次的学院社会学系师生以及一线实务工作者参与听讲。

在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任敏副教授主讲的题为“参与、行动与反思:一个‘围城’内社工的行动线”的讲座中,任敏从“城内”的认知展开,通过真实的案例,结合自己的行动研究讲述了“城内人”冷静之后的参与和专业行动历程,阐述了“围城”内社会工作者角色的演进;并在暂失监护儿童救助的行动研究中反向而思、比较而行,进一步思考非常时期与平常时期的社工行动与专业服务。她指出,在特殊时期的实践无法套用平常时期的模式和经验,应注重情境性,感同身受地进行服务;疫情下的行动要考虑社工行动合法性的推进。

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魏爱棠教授在题为“疫情灾难紧急援助中的社会工作:角色与功能”的讲座中,从专业角度介绍了公共卫生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服务内容、角色以及发挥的功能,进一步对比思考突发的公共卫生和灾难视角下的疫情行动路径,总结灾难视角下社工的角色和功能。她认为,灾难视角下的疫情期社会工作包含更多元的服务人群,能够识别更多样化的服务需求,辐射更复杂的脆弱性区域,能更考量其资源整合功能的跨地域特征,且未来需要多关注专业共同体的联合。

在福州市长乐区天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曾文婷主讲的“疫情下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讲座中,曾文婷从优势的定义出发,通过真实案例说明社会工作在农村疫情防控中所扮演的支持者、服务提供者、关系协调者与倡导者的四个角色,集中呈现了社会工作者在农村防疫中的优势,展示了日常一线社工团队与村民服务在非常态下的融合。

“集思社论”学术沙龙由学院社会学系主办,是为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打造的前沿性和创新性学术交流平台。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集思社论”学术沙龙通过网络搭建起了一座校内外师生以及一线社会工作者沟通交流的桥梁,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对话探讨“不断线”提供了良好平台。

(文/图:法学院/编辑:李华)



 地址:厦门集美学村(厦门市集美区银江路185号)  邮编:361021  闽 ICP 备09004614号  闽公网安备 35021102000019号  中文域名:集美大学.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