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要闻

网站首页     集大要闻     正文

【一流大学建设进行时】祁第教授团队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发表

发布时间:2021-07-23

近日,Nature Index收录期刊之一、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旗舰刊物《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一区TOP)在线发表我校港口与海岸工程学院祁第教授研究团队与合作者的研究论文《Increase in CO2 uptake capacity in the Arctic Chukchi Sea during summer revealed by satellite-based estimation》。祁第教授与浙江大学乐成峰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集美大学为共同通讯单位。

该成果分析了2003-2019年北冰洋楚科奇海夏季海表二氧化碳分压的长期变化特征,并探究其内在机制。楚科奇海是北冰洋最高生产力的海区,其吸收大气二氧化碳的能力对快速的物理和生物变化十分敏感。然而,由于缺乏长期的观测数据,无法了解楚科奇海大陆架海表二氧化碳吸收能力的长期趋势。团队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构建了一个17年(2003-2019)的夏季海面二氧化碳分压(pCO2)遥感产品长期时间序列。

研究表明,二氧化碳吸收能力的长期增长可归因于强大而逐渐增强的生物吸收。这项研究显示了海色遥感在反演极地关键生物地球化学参数方面的巨大潜力,机器学习为研究海洋CO2系统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

该项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南北极考察评估项目、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重点部署项目的支持。

据悉,《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是被“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收录的国际顶尖地球科学类期刊,目前全球范围内纳入“自然指数”的期刊数量为82种,其中地学类仅有7种期刊入选。

祁第研究团队是我校新引进团队。该团队聚焦海洋酸化与碳循环,利用中国极地破冰船“雪龙”号和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航次,采用先进的海-气二氧化碳分压走航观测设备和冰-海-气立体观测系统,取得了一系列发现和成果。研究成果深刻地揭示了全球变化驱动北冰洋快速酸化的机制,提升了碳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和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发现泛南极陆架碳泵的输出通量占全球近岸吸收的30%。并导致AABW深海发生强烈酸化,由此揭开环南极陆架在全球海洋“碳中和”扮演的角色及其对全球海洋的潜在影响。加强中美在海洋酸化和碳循环以及全球变化合作研究成为共识,并列入中美第七、八轮战略与经济对话以及元首会晤成果清单的重要内容。

(文/图:港口与海岸工程学院/编辑:宣传部)



 地址:厦门集美学村(厦门市集美区银江路185号)  邮编:361021  闽 ICP 备09004614号  闽公网安备 35021102000019号  中文域名:集美大学.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