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要闻

网站首页     集大要闻     正文

校党委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座谈会

发布时间:2021-07-01

7月1日下午,校党委组织师生代表举行集美大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座谈会。校领导沈灿煌、郑志谦、洪文建,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师生代表等参加座谈会。座谈会由校党委书记沈灿煌主持。

师生畅谈观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体会,热议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青年”“奋斗”“复兴”成为会议上的高频词。 

校党委书记沈灿煌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缅怀了革命先辈的伟大功绩,提出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9个“必须坚持”,讲话振奋人心,意义重大。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贯彻群众路线,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社会主义高校,我们要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教育学生始终听党话,跟党走,真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沈灿煌要求,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全校党员干部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四史”学习教育及习近平总书记对集美大学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要传承共产党的精神血脉,进一步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大胆创新,贯彻落实好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推动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落细落实;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为师生办实事,增强师生幸福感和获得感;要坚定信心,坚持大格局、大情怀,以奉献拼搏的精神和攻坚克难的意识,为早日建成“工海”特色更加鲜明的一流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潘登谈道:“从总书记的讲话中,我强烈地感受到了三个‘自’,就是我们党对历史的‘自省’,对现在的‘自豪’,对未来的‘自信’”。他说,“自省”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保持青春活力的密码。党在历史的艰辛探索中不断自省,摸索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自豪”是我们对党领导人民取得伟大成就的强烈共鸣。正像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的那样,“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该为今天的成就而自豪,而欢呼。“自信”是面向未来诸多不确定性而行稳致远的底气。总书记在讲话中说,“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弄清了这个密码,我们就一定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复杂形势下,拨开迷雾,看清未来,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校团委书记吴薇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把青年工作作为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她代表共青团,从坚守初心、担负使命、永葆情怀分享三点体会。一是回望百年路,坚守青年永远跟党走的初心。在这个需要当代青年肩负强国使命的新时代,共青团责无旁贷,引导青年深刻体会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历程,让青年永远听党话,跟党走。二是立足新起点,担负青春建功新时代的使命。我们也要搭建高水平、宽视野的学习实践的舞台,支持青年学生乘着一流大学建设的东风在服务社会,提升自我的奋斗中成才,在人生中出彩。三是迈向新征程,永葆青春接续奋斗的情怀。共青团要发挥好党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一份让党满意、让青年满意的青春答卷。

诚毅学院党委书记林斯丰就“‘一个宣告’‘四个全面’回顾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成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儿女共同的心愿”等展开论述,他说,“四个伟大成就”是向全世界庄严的宣告,充满了自豪感,充满了底气。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回顾了9个方面历史启示,其中“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是第一次把统一战线团结全世界中华儿女作为一个重要的经验,意义非常重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校主陈嘉庚先生等前辈先贤的毕生追求,是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陈嘉庚先生与中国共产党人怀抱着“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相同初心,在大方向上同向,在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同心,在参政议政、社会主义建设中同行,是党史和统一战线史的生动题材,也是我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切入点。 

离退休党委书记周邵生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讲话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即坚持真理,坚定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其内在逻辑是:在坚守中践行,在践行中兑现诺言。只有坚持真理,才能坚定民族复兴的理想;只有不忘初心勇担使命,才能做到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只有对党忠诚,才能不负人民;只有在真理和理想引领之下,实践和奋斗才不会偏离方向,才有可能兑现“不负人民”的诺言。换言之,把“不负人民”的政治理想根植于真理的土壤、赓续于“初心”和忠诚、寄望于奋斗和牺牲,就一定能言有信、行有果。这就是认识与实践的辩证、目标与条件的统一、愿望与行动的一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风华的高度概括,是诞生于、成长于、壮大于中国大地上的中国共产党所特有的建党精神,彰显了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中国智慧。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劲松说,“总书记第一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并将此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既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守共产主义理想,践行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精神品质包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伟大建党精神既是百年征程中我们提炼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品格,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最初源头,同时也为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精神支撑和内在动力。 

理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副教授谢加良联系个人工作实际提出,“我们要自觉将自身进步与学校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不做等待者、旁观者,要做建设者、贡献者。”他说,我有幸成长在这个伟大发展的大变革时代,作为80后的党员倍感振奋,也意识到责任的重大,就像李校长在今年毕业生典礼上说的:居安思危知忧患,化危为机图发展。我们将积极响应大会的号召,在新征程中开拓思路、勇于创新,以出色的工作,创造优秀的业绩,产出优异的成果,按照党代会对我们数理基础学科的定位,实现自身振兴,并通过数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的交叉融合,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工科等其他学科。 

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轮机工程学院2018级学生马瑞声是一名来自革命老区山西的学生,也是其所在年级发展的第一批学生党员。他回顾了自己的成长过程和对中国共产党认识逐步加深的过程,他说,“我的经历和感受让我深深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也深刻感受到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学校正走在建设“工海”特色更加鲜明的一流大学的快车道上,全力推进大调整、大改革、大发展所带来成效十分明显。”同时表示了自己身为航海类学生讲扎实学好专业技能,矢志报国的信念。

 

 

(文:宣传部/图:陈南君/编辑:宣传部)



 地址:厦门集美学村(厦门市集美区银江路185号)  邮编:361021  闽 ICP 备09004614号  闽公网安备 35021102000019号  中文域名:集美大学.公益